• 您好,今天是
      用戶名: 密 碼:
     
     
      協會簡介
      協會章程
      協會職能
      組織機構
      入會須知
      會員名錄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2023年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
    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發布《關于“保障個人信息安全 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倡議書》
    【轉發】南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關于加強全市既有房屋室內裝飾裝修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
    關于舉辦“紅色物業講習班”——2023年創建“紅色物業示范點”對標培訓的通知
    關于組織赴重慶考察學習的通知
    關于舉辦第一期“物業管理公益大講堂”——“建筑及設備管理知識”培訓的通知
    暖心物業暖心事”系列報道征稿啟事
    關于舉辦物業行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暨物業管理知識競賽的通知
     
     
    我會參加市住房局組織開展捐贈慰問..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關于轉發:《關于做好2013年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南寧市普通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建設部關于印發《業主臨時公約(示..
    南寧市房產管理局關于轉發《關于開..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轉發自治區物價局、自治區建設廳《..
    南寧市房產管理局吳立強副調研員到..
    《關于物業服務收費有關問題的復函..
     
     
         
     
    學習二十大丨深刻理解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的戰略價值
    時間:2023/2/13 文章來源:  點擊:129次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重要部署,強調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凸顯了文化傳播的重要性緊迫性,體現了我們黨的重要理論創新。深刻理解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的戰略價值,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任何國家的發展都不能脫離本民族的歷史文化與時代發展的語境。隨著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中華民族開始步入落后挨打、充滿屈辱的近代史,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面對西方列強的一次次入侵,無數仁人志士在風雨如晦中苦苦探索適合中國國情、實現民族獨立和復興的正確道路,但都因為沒有一個堅強有力的先進政黨組織,沒有形成適合現代化發展需求的、富有感染力凝聚力的先進文化而告失敗。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從此,追求民族獨立與實現國家富強的夢想呈現出新的曙光。在中國近代各種文化力量的相互競爭中,中國共產黨所代表和追求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脫穎而出,這種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團結和凝聚一代代中國人,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前赴后繼、舍生忘死。正是在這一文化的引領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了文化發展的歷史性進步,思想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基礎更加深厚,中華文明向世界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精神氣象。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更是文化傳播的歷史責任。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必須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賦予中華文明厚重的歷史感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從而使先進的思想文化牢牢根植中國大地。
        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抓手。追求文化發展融入了黨的行動綱領。聚焦黨代會歷次報告,從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提出“文化建設”的重要命題開始,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報告分別專章對“文化建設”作出重要部署,直至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將“文化強國”的建設目標正式載入黨的報告,這無疑具有劃時代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對文化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把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之后,黨的十九大報告突出強調“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根本任務。2021年,我們黨通過對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的總結,突出強調先進思想文化傳播對于政權鞏固的重要意義,在《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將“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的表述進一步提升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字更替,意義雋遠。這一重大政治判斷是對文化自覺、文化自強的系統性思考與原創性貢獻,把文化自信提升到新的層次和境界,充分體現了執政黨的文化使命和責任。新時代的十年,通過一系列文化建設戰略部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伴隨經濟全球化的演進,各種思想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不同思想文化傳播的競爭更加激烈。因此,推進文化強國建設,需要我們著力增強中華文明傳播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通過創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歷史故事、中國發展故事、中國政黨故事,使每個受眾都能從每個故事中找到情感的代入點,形成傳播漣漪,從而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
        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維護國家安全和穩定的有力支撐。實踐反復證明,失去思想文化的領導權,整個社會就會處于離心乃至崩潰的境地。在世界范圍內,一些國家因外來文化滲透導致國家分裂、民族衰弱的悲劇還歷歷在目。以前蘇聯為例,正是任由西方文化的侵蝕而未加以相應的干預,蘇聯一步步陷入所謂的公開性、民主化的歷史虛無主義陷阱,傳統被弱化、權威被丑化,一些蘇共黨員則異化為傳播西方意識形態的大喇叭,思想文化價值取向的混亂上升到組織體系的混亂直至癱瘓,最終導致一個強有力的政黨政權土崩瓦解。為什么蘇共早年在有20萬黨員時能夠奪取政權,在有200萬黨員時能夠打敗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2000萬黨員時卻丟失了政權,其根本原因就是精神的迷失和信念的缺失。歸結起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沒有堅持自己的主流思想文化,喪失了思想文化領域的領導權,將人民群眾的思想搞亂了。加強中華文明傳播是進一步鞏固國家文化領導權,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戰略部署。在新征程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面臨許多新任務新要求,尤其是面對社會價值取向的多樣化發展、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等新形勢,要著力防范化解可能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領域風險挑戰,這就需要我們通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題中之義。中國共產黨是致力于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我們已成功走出一條適合本國國情、受到人民群眾擁護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摒棄了西方國強必霸的強盜邏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當代成功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更好發展道路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從全球治理來看,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社會要切實應對經濟寒潮、生態環境等共同挑戰,邁向美好的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的力量。毋庸置疑,一些西方國家鼓吹文化同質化和普遍性,否認文化的多元化和差異性,企圖用西方的價值標準把多元文化的世界強制統一起來。人類文明多元共存、千姿百態,以某種單一的生活方式強加于全人類是不可思議的。當今世界有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同的國家和民族都需要用各自的歷史、語言、宗教、習俗等進行自我界定和塑造,用各自的文化來尋求身份認同,對文明的獨特性、文化多樣性的追求,越來越成為包括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共識。中華文明在長期歷史發展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充盈的“和而不同”“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等思想,是我們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基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展現了人類文明的多樣性,打破了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文明界限,倡導各國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通過擴大各國人民的利益交匯點,不斷促進公平正義,促使各國共享和平與繁榮,共同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總之,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民族只有不斷推動文明進步,提升文化品質,才能邁入更高的發展階段。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致力于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肩負創造更大文明進步的神圣使命。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豐沛恒久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
     
    來源:人民網
     
     
     
    南寧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 版權所有 聲明:未經書面協議或本協會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建立鏡像
    聯系方式:0771-2845365、0771-5530415 傳真:0771-5530415 郵箱:nnpma2003@163.com
    地址:南寧市濱湖路46號國海大廈主樓1202號 郵編:530028
    廣西創耀科技 桂ICP備11005484號
    公共小便got2pee,野花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最新,成年美女黄又污网站色大免费全看,忘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日本动漫人物插曲30分钟漫画